【橙光·非遗】
本作是【Novachin】与【浅井あかね】的合作作品,浅井君提供了全套原创立绘并负责UI、封面制作和其它美工,在此表示郑重感谢!
简介:
一场重要得足以划分新旧时代的史诗之战,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事奇迹,就围绕着一座城市的争夺展开。堡垒和城墙的辉煌已经过去,热兵器的时代已然到来。这是中世纪的尾声,又是新时代的黎明,1453年夏天的君士坦丁堡风云激荡。
【更新说明】
2016.2.18:精修版发布
2015.11.30:全线完结
作品说明:
1.本作以1451-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真实历史为背景,参考大量史料,但为艺术性考虑加入很多演绎成分,与严重不合处会列出备考。
2.本作非真人素材,但因为符合时代的二次元背景太少,本作有一些背景会使用3D作品背景和场景原画,主要来源是《阿提拉·全面战争》、《刺客信条·兄弟会》、《上古卷轴5·天际》等。
3.本作的BGM主要来自电影《角斗士》、《征服:1453》和电子作品《罗马:全面战争》的原声。
4.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争端作为真实历史背景是无法回避的,本作无意进行任何评判,人物的相关言行只是作者为其设身处地设想,与作者本人的立场无关。
历史背景说明:
1.文物“罗马的皇冠”其实就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冠,文中处处出现的“罗马帝国”和“罗马人”其实都是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人。但鉴于两者在历史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故采用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观点,将古罗马和拜占庭视为一个整体。
2.在故事发生前两百多年的1204年,受威尼斯人怂恿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目标从埃及转移到了同样信奉基督的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惨遭瓜分,最后虽然得以复国,但一蹶不振。从此拜占庭上层对西方世界和罗马天主教怀有极深的敌意,导致在最后君士坦丁堡围城战时内部出现分裂,一部分贵族如卢卡斯认为城市与其被土耳其人占领,也不能落入十字军的手里。
备考:
1.索菲娅公主在围城战时年纪尚幼,而且不在君士坦丁堡。
2.尼科洛的相关人设是虚构的,但城中热那亚和威尼斯人的矛盾真实存在。
3.查刚有很重的演绎成分,比如他与吉斯提尼的几次对话都是虚构,但穆罕默德苏丹的确尝试过劝降吉斯提尼。
4.卢卡斯在围城战时并没有闭门不出,而是始终指挥着拜占庭海军部队。
5.皇帝和吉斯提尼的友谊确有其事,但似找不到更多实例。
结局一览
1.【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在土耳其舰队进入金角湾后选择无条件投降后达成。
2.【黯淡的荣光】:在决战来临之际逃离君士坦丁堡后达成。
3.【君士坦丁堡之血泪】:决战时战力不足或没能劝住吉斯提尼留下达成。
4.【紫凤凰的涅槃】:决战时战力足够,且说服吉斯提尼留下达成。
关于历史人物还原:
本作尽可能在艺术化加工的同时,保留历史人物在史料中展现出的面貌,比如君士坦丁作为帝王看起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其实不算过分夸张,穆罕默德苏丹同理。下将已故国际著名拜占庭学大师斯蒂文·朗西曼所著《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二者的分析提供给大家参考:
P50:(君士坦丁)……关于他的相貌,我们所知不多。大体上他身材高挑,继承了家族端正的五官和黝黑的皮肤。他似乎对学术、艺术与技术领域没有特定爱好……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出色的战士和管理者,除此之外,君士坦丁为人正直清廉,从未做过有辱斯文之事。在处理与其桀骜不驯的兄弟的关系时,他也表现得慷慨仁慈。在帝国臣民眼中,他也是一位亲民宽厚的君主,深受爱戴。因此,当他作为皇帝进入君士坦丁堡时,得到了首都市民发自肺腑的拥护。
P55:(穆罕默德二世)他相貌英俊,身材健硕,弯眉下是一双可洞悉人心的鹰目,而其鹰钩鼻则诉说着主人的坚毅。除非酒酣之时(穆罕默德继承了家族嗜酒的传统),苏丹一贯是威严甚至冷漠的。然而对于他敬仰的有识之士,他亦能表现得亲切仁慈甚至热情诚恳,并且他习惯了有艺术家陪伴左右。他生性多疑,童年的经历教育他不可轻信于人。对其下属来说,揣摩上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
(英)斯蒂文·朗西曼:《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
陈志强:《拜占庭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美)蒂尔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余有论文多篇,不尽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