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正常的长篇连续剧,以单元为分割的多题材或多支线的单元剧更能发挥作者们的脑洞。但往往多题材的作品容易把角色性格塑造的过于跳脱或前后矛盾;多支线的作品则会让作品主线不够清晰,导致主角团与主线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高潮剧情无法营造出强烈的冲击感;或者是单元中的配角塑造过于路人,无法让读者对配角共鸣,从而产生单元剧情过于冗余复杂的感觉。

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来讲一讲如何写好单元剧吧!


一、定义

1.单元剧:

存在于主线剧情中由若干相对独立单元构成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不同主角以及完整故事线和结局。故事线可单独存在,也可与主线融合,这类短篇可看作剧中剧,最常见的例子为:站内娱乐圈题材作品中,主角参演的电视剧或电影。

2.系列剧

系列剧更类似于连续剧,所有剧情都需要为主线服务,区别于单元剧的地方在于:主角往往是同一批人,单独的一集无法当做独立故事来看。例如美剧,一季6-10集为一个完整故事,系列剧利于刻画主角的成长过程,读者粘性较高,但集数和季数过多容易导致主线节奏被拉慢,对剧情把控和角色塑造要求较高。


二、单元剧的优缺点

目前,单元剧在站内作品中更常见。其优点一个是在于剧本和人物塑造上比系列剧更易把控,可以脱离主线存在且出场人物不同,篇幅短小精悍,阅读不易产生疲劳。另一方面作者还可以通过单元剧模式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题材。

多个单元剧叠加时还能发挥长篇故事的优势,让读者享受追更的乐趣。

与此同时,单元剧也有明显的缺点,例如:容易偏离主线,角色流动高、关联度低,独立单元内的角色存在感会强于主线主角,从而导致故事主线不清晰、不连贯,简言之就是主线故事的精彩度与主角团成员的重要度容易被单元剧弱化。

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避免或者从根源断绝他的出现呢?


三、如何写好单元剧故事及塑造好剧中角色

了解完单元剧的优缺点后,我们先来聊聊如何快速构建单元剧故事主线及剧中角色如何出场与塑造。
1.如何快速构建单元剧的故事主线?

⭐确定主要出场人物、重要配角,为其设置特定关系构架来推动故事发展。

如:两情相悦的爱情、酸楚的三角恋、不能说的秘密、看似坏人的好人、被误以为是背叛的付出,借由爱情、亲情、友情元素让人物关系紧密相连并最终达成:和解、终成眷属、天各一方等结局,上述关系可多个叠加。在讲故事的时候要确保剧情过度自然平稳、不突兀,适当埋伏笔和制造反转,增加读者的阅读粘度。

2.单元剧角色如何出场与塑造?

剧中角色是主线里的配角亦是单元剧里的主角,他们应该是主线到达特定阶段后就会自然出现的人物,切记不要早早就盲目为其设定各种属性,应多思考以下几点:

⭐目前主线进行到什么程度?现在需要出现什么样的配角来推动主线?他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身份?他们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这样一来创造的角色才不会显得可有可无。

由于单元剧篇幅较短,这导致剧中角色存在意义和要达成的目标也较为明确,写作时可尝试增强记忆点来突出人设,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在身体或心灵上添加特殊设定:如身体残疾、童年不幸导致心理有缺陷等,此方法可让读者对角色产生共情。
❤如《绯色誓约》的“梦魇之灵”单元中,血族领主的儿子雷诺只有一半的血族血统,他幼时丧母遭受巨大打击,后发烧救治不及时导致智力低下,从小就被族人排挤。


②强调角色的真实目的:如隐藏身份报仇雪恨、千里寻爱报救命之恩,适当制造反转,让剧情精彩起来。
❤依旧是以《梦魇之灵》为例,随着剧情推进,看似单纯善良的雷诺其实从小就在装傻,他隐忍多年只为替母亲报仇,阴谋被拆穿后人物逐渐黑化。


③配角数量不宜多,为多个角色添加不同设定后容易越写越乱,可适当将角色合并再加工,新角色人设会更加立体,如:
A角色:白发独眼、剑术高手、为人正直。
B角色:血族叛徒、没有右手、杀人如麻。
C角色:遭人陷害、亲人死于战乱、躲避追杀。
新角色:白发独眼的血族叛徒,左手使剑出神入化,亲人死于战乱后,他也遭人陷害叛逃出血族,过着被追杀的日子,传闻中他杀人如麻无恶不作,实际上是个正直可靠的人。
多多尝试各种组合,发挥想象力便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角色。

四、如何让单元剧服务于主线剧情

写好单元剧能为主线故事加分,那如何让单元剧与主线相融合,角色剧情又该怎样设置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呢?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利用单元剧的优点合理安排剧情,以及如何弥补单元剧的缺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主线故事。

要写好单元剧,首先要明确作品的主线大纲,其次才能确定单元剧的大纲,单元剧依附于主线存在,不能偏离主线故事(如下图)。

之前讲过,对单元剧角色的设定不应太刻意,要牢记单元剧存在的意义是丰富主线剧情及主角团成员的人设。当主线进行到合适的地方时再设置合适的单元剧来推动剧情,这样才能让单元剧剧情和人物存在显得自然、不突兀。


写彻底独立于主线的单元剧容易,要和主线故事揉在一起却不容易,在利用单元剧短小精悍的优点来刻画故事时,我们还要懂得弥补单元剧容易和主线脱离的缺点,这样才能写出精彩的故事,具体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将主线的关键道具放置在各个单元剧内,制造单元剧角色与主角的相遇。

如主角寻找丢失的记忆、采集救治亲人的草药、收集通关道具等。
❤如《绯色誓约》中,作品主线围绕女主与同伴收集7份水晶能量展开,将水晶能量放置在不同城镇中,再围绕关键道具设置合适的单元剧故事和角色,这样主角团就有了前进目标,主线故事得以向前推进。


②让单元剧角色和主角围绕关键道具产生联系。
与单元剧角色相遇后,可围绕剧中关键道具设置矛盾冲突,如:双方都在寻找关键道具、单元剧主角持有且愿意主动交出道具、单元剧主角不愿意交出道具且视主角团为敌人、单元剧角色帮助或阻挠主角团从其他角色那里取得关键道具等。
❤在“花与爱丽丝”单元中,水晶能量在薰衣草花精小眠身上,只要主角团能帮其主人爱丽丝洗刷冤屈,找到小镇的瘟疫之源,它就牺牲自己交出身体里水晶能量。


③将主线中的重要配角设置为单元剧主角,将一些主线中没有交代的事件后续发展或结局放到单元剧中。
单元剧角色不一定都是新创造的角色,也可以是之前就存在于主线大纲中的重要角色,这类角色的出现可将主线内某些关系、设定带入到单元剧中。还可以把主线中交代过的重要事件后续发展或结局放置在单元剧内,从而加强与主线剧情的联系。
❤在“恶魔的新娘”单元中,城堡主人亚伯拉罕就是主线中提到过的重要配角,他是血族曾经的高层,离开都城后没人知道他的下落。将他作为单元剧主角,既能把本身要讲的故事说清楚,还能解释主线中他离开血族的原因,如此一来单元剧和主线就能同时顾及,两者关系更加紧密。


④用单元剧故事推动主角的成长。
单元剧和其中的角色都是带着一定功能、在主线进行到合适阶段后自然出现的,主角参与到他们的故事中后,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特殊剧情,让主角得到感悟,这种设定起到推动主角团成员成长的作用。
❤在“沉默之吻”单元中,男主红莲就在帮助人鱼族解决危机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父亲的态度,他意识到和父亲间可能存在误会,也开始愿意和父亲好好谈谈,两父子关系终于破冰。


⑤合理在单元剧中设置会影响后续主线发展的重要前置。
单元剧内发生的事、出现的人、结局等不一定随着单元剧结束就画上句号,可将上述要素设置为影响后续主线发展的重要前置。
如主角团曾在单元剧中遇到是否要帮助某某的情况,在很久后一行人遇到危机时,若当时选择不帮助某某,该人物便不会提供帮助,从而导致剧情be,这样便将单元剧与主线结合起来。
❤如“最后的驱魔人”单元中领主奥兰多的情人艾尔莎,她发现一直深爱的男人就是害死全村人的凶手,而对方这么做只是想要她身上的月光石,艾尔莎发现真相后被情人囚禁即将死去,若此时女主选择救她一命,该角色将在后续主线中站出来指认情人的罪行,帮助主角团渡过难关。

此外还可合理安排单元剧角色跨单元剧或继续在主线出现,以敌人或友军的身份为主角团制造麻烦或解决困难,从而让角色与主角团一起成长,加深单元剧与主线的关系。


⑥将主线的幕后 boss 贯穿到单元剧中去。 

这类角色在主线中存在感极高,在单元剧中戏份则不用太多,甚至可以不出场,只要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即可,此处还可结合 第三点进行创作。 

❤如“花与爱丽丝”单元中,导致小镇出现瘟疫的狼妖就是被 狼族线男主十夜的叔父夜斯达控制的,他作为主线 boss 同样在 单元剧中指使狼妖阻挠女主一行寻找水晶能量,他在单元剧里的重要程度就类似幕后黑手,身份与主线一致。                 


⑦为单元剧设置开放型结局,为后续主线埋伏笔。
单元剧的结局不一定是固定的be或he,可尝试设置开放型结局作为伏笔,后续在主线中再进行交代。
❤在“恶魔的新娘”单元结尾,亚伯拉罕与爱人消失在主角团成员释放的转生法阵中,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得以解脱,此处即为伏笔。该人物在后续主线中再次以主角团敌人的身份出现,暗示主角团内有他的同伙。反转剧情可为读者带来惊喜,也加深了单元剧与主线的关系。



五、再听兔叽唠一唠

优秀的单元剧能带给读者看时的爽快感和看后的意犹未尽感,优秀的配角亦能成为让读者记忆深刻的主角。单元剧短小精悍的优势非常适合尝试不同风格的题材,要学会将单元剧融入到主线故事中,适当埋伏笔和制造反转增加读者粘性和爽感,快去享受创作的乐趣吧。


感谢作者@进击的兔纸为我们倾情撰写了此篇教程。


作者简介:进击的兔纸——橙光王牌签约作者
【代表作】:《终与你相见》、《绯色誓约》
【简介】:性格软萌,擅长恋爱冒险类题材,想象力丰富,作品诚意十足,渴望生出八只手来增加码字速度的佛系作者。


往期教程推荐:

小伙伴们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明明灵感有了,但越往下写越枯燥乏味,原先的灵感不足以支撑整个故事,于是只能选择虎头蛇尾或放飞自我一通乱写;二是在写作过程中突发新的灵感,因此改变故事整体走向,却发现混乱一片,难以自洽。
所以,本期我们将针对这一情况,探讨分析如何“想”,如何“写”以及如何“一想写就写了”。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