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纯青的画面感描述不仅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充分渲染当前场景的氛围,调动读者的感情,增强代入感,让人欲罢不能。不过让文章具有良好的画面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该如何增强文字的画面感呢?本期将带领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文字的画面感

简单来说,文章中的画面感是指一种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有大量阅读或者写作经验的小伙伴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经典常见桥段或者故事梗被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出来后,带来的画面感却不同。

比如经典‘一见钟情’的场面。
有些能用大气的语句写出排山倒海、汹涌而来的情意,有些内容却描写了个寂寞,无法打动人心;
有些能用精准的语句写出暗流涌动的情愫,有些却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不清楚男女主怎么就莫名其妙的一见钟情了。
这就是文章画面感造成的区别,写作缺乏画面感,就难以准确表达情节和情绪。因此,学会增强文字的画面感,是每一个作者的必修课。


二、如何增加文字的画面感

本篇总结四种基础常见的增加画面感的方法。

分别为:五感法、动词法、镜头法以及‘意象’词语堆叠法。

(一)五感法

“画面”约等于“场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三维概念。因此利用文字还原画面,本质是在用二维平面文字展示三维立体场景。

为了弥补二维的不足,就要利用文字描写调动读者感受三维世界的“武器”——五感。

1.视觉

眼睛是观察世界最直接的武器,视觉相关的描写也因此给读者带来最基础的“画面感”。
视觉方面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从色彩、外形、大小,高矮、胖瘦、明暗等方面对人物、事物进行描写,从方位、高低等方面对地形或者描写对象的位置布局进行描写。
其实也就是我们初高中语文课堂上学过的肖像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方位描写等常见描写方法。
在小说以及剧本中进行这方面描写时,不需要事无巨细的写实,要抓住人物、事物、景物的核心特点,用最简练的语言塑造人物、渲染氛围,为剧情服务。

比如——人物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举例:在《妖怪,那是我的钱!》中女主和楚柯第一次见面时,对楚柯容貌的描写。

这一处人物描写抓住楚柯白发和目光冷淡的特点,快速立起他清俊而冷漠的人物形象。

读者对他的第一印象概括起来就是——帅、眼神冷,想象力丰富的还会联想到他的性格也是清冷的。

现在写小说,不论主角配角,基本都是俊男靓女,同质化的角色很多,抓住视觉上的特点将他们区分开,读者也能对角色留有更深的印象。

举例,在《妖怪,那是我的钱!》中,女主带着负伤的江义逃亡时,彻夜赶路后看见的晨曦天空。

此处描写了覆云山晨曦天空的景象,也运用‘冰蓝’‘寒凉’等词语,展现了主角面临的‘宁静中的绝望’。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情况的景物描写都要渲染氛围。主打情感向的剧情中,以景衬情是常用手法,但在悬疑向,需要写实的情况中,景物描写就需要客观准确,避免情绪化。

比如,《第三重夜》中,对漳南高中的地理位置的描写。


2.听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原本是配合“家事国事天下事”而存在,表示人应该学以致用,认真读书的同时,也要关心天下事。但单拎出这句话,也能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我们通过声音进行联想,仿佛亲眼看见一个勤学的少年坐在窗前,外面风雨交织,屋内书声朗朗。

寥寥数语,几个‘声’音,却轻易勾勒出一副画面,因此利用好听觉,同样能写出富有画面感的桥段。

例如,在《一品名媛》中,元奕奕在收集证据的时候,躲在一个地方听脚步声。

这一段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任何人,但是从主控女主的角度,去描写听到的脚步声,不仅将‘对手’的行动路线形象地展现出来,而且更能衬托紧张的氛围,增强玩家的代入感。

除此之外,声音描写也能立人设,《红楼梦》中的经典的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就迅速地帮忙塑造起她干练的形象。

书中原句:“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着,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3.嗅觉
李清照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幅黄昏美人饮酒图跃然纸上,盈袖的暗香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由此可见,对人物、环境进行嗅觉描写,也是增强文章代入感有力的手段。
在对环境进行描述时,嗅觉描写往往能传达很多信息,勾起读者的想象力,不同的味道刺激着人们联想到不同的场景,让画面更有代入感。
“消毒水味”让人联想医院

“潮湿雨水味”让人联想下雨天

“扑鼻的花香”让人联想春天和花朵

“浓重的血腥味”让人联想案发现场

“烧焦羽毛味”则是蛋白质燃烧的味道。

在生活日常中,可以通过观察生活,积累有特点的嗅觉描写,传递信息,渲染气氛。除了传递信息,通过利用嗅觉进行比喻和联想,也是在用同感手法增加画面感。

在曹文轩先生的小说中就有这样一段令人惊艳的利用味道描写场景的片段,文章通过嗅觉描写大片芦苇丛,心旷神怡的感觉顺着纸页扑鼻而来。

书中原句:“那是初夏,芦苇已经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她在城里吃过由芦苇叶裹的粽子,她记得这种清香。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现在所闻到的。清香带着水的湿气,包裹着她,她用鼻子用力嗅着。 ”

环境中的嗅觉能渲染气氛,传达信息,在描写人物时,气味则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状态。
‘古龙香水’是不少霸总的钟爱;
‘龙涎香’是皇帝的专属;
‘有着阳光味道的白衬衫’是校园男神的永恒配置;
“迪奥香水”是名媛的偏好;
当然,你也可以给角色定制专属气息,让读者‘记住’他的味道。

例如:在《妖怪,那是我的钱!》中,江义强吻女主角时的描写。

江义似乎察觉出我的反抗减弱,吻也逐渐温柔起来,渡给我,那独属于他的,好闻的夜凝香的味道。

这里,赋予江义独有的‘夜凝香’,以后再出现这个味道,大家就知道那一定是他。


4.味觉
味觉方面一般是描写美食。
酸甜苦辣臭咸……
但有时,主角的嘴巴如果品尝到了别的东西,也是可以写的,比如‘甜美的嘴唇’‘血腥味’等。
味觉描写在一般剧情中使用不多,毕竟主角不总是吃东西,除非吃货人设,需要的时候可以利用上。


5.触觉
触觉是一种极为暧昧的感官存在,它传递给人疼、痒、冷、热等触感,都自带浓烈的情绪感受,触觉也是让身体能立刻做出反馈的感官,因此,触觉方面的描写能快速准确地调动人的情绪。

比如,在《一品名媛》中,女主去泡温泉时,通过对触觉以及通过触觉带来的动作描写,展现她身体的舒畅和心情的愉悦。


(二)动词法

“五感法”法多用于静态描写,但在剧情中,人是活动的、场景是变幻的,因此要学会使用动词来展现画面。尤其是在角色交谈时,不要让他们一直干巴巴的说话,配上每个人会做的动作,能让情节读起来更有画面感。

在《妖怪,那是我的钱!》中,江熠和楚柯连交手,两人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利用一连串的动词,展现他们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

再比如在《第三重夜》中,恐怖的慕老师出场时,在围观过坠楼的学生尸体后,依然能淡然微笑。


(三)镜头描写法

“画面感”是利用文字描述画面的感觉,但比起文字,影视拍摄主打的就是画面语言,因此想要写出电影般扑面而来的画面感,我们可以利用影视拍摄中的技巧,对画面内容的描写范围进行圈画,根据剧情需求,抓住描写重点。

就描写范围而言,有远、全、中、近、特五种景别,景别说白了,就是圈画描写对应的范围。
毕竟我们在描写时,不能事无巨细的描写,除了要抓住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要确定描写的范围。
远景:在拍摄中一般指摄体所属环境,在文字描写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描写对象的所处的大环境。一般远景性质的描写用于宏达、壮观、或者全面的场面,可以用在宏观叙事,或者介绍故事的环境背景中时使用。
从一条弯曲狭窄的街道分出了许多别的弯曲狭窄的街道,街上满是犯罪和臭气,住满了衣衫褴褛、戴着睡帽的人,人人散发出褴褛的衣衫和睡帽的气味。——《双城记》
在写作中,这类画面描写经常出现在介绍一个新人物出场的时候,完整的身体描写,配上简单的环境描写,能很好地在读者面前立起人物形象。


这个特点在小说写作中也同样适用,在写作日常人物对话情节的时候,可以进行‘中景’范围内的描写,这样能很好地阐释人物当前的状态。
近景:指人体胸部以上,能够更多展示人物面部表情。因为镜头离得近,参与感强烈,就好比自己也身临其境,镜头主观化。画面视觉范围较小,观察距离相对更近,细节比较清晰,有利于表现人物面部或其他部位的细微动作以及景物的局部状态。
近景范围的描写一般用于人物彼此比较私密的谈话,更能放大人物的情绪。
特写:指人体肩部以上,或者是对一些物品进行放大特写。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有强调加重的含义。正因为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因此特写镜头不能滥用。要用的恰到好处,用得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双城记》中有一段经典描写贫民窟的全景片段,将贫民窟的整体氛围包括其中。

全景:全景的范围包括人体的全部和周围部分环境,画面内容更偏向于画面的主体,全景拍摄要有一个明显突出的主体,主体居主要位置,环境居次要位置,甚至可有可无。

比如,在《妖怪,那是我的钱!》中,慕涟清第一次出场时,对她的描写范围就是全景范围,这样可以充分地展现人物。

中景:指人体膝部以上。因为人们谈话的距离,刚好目光注意力集中在上半身,因此用中景可以突出人物状态,如手部动作、面部朝向等。常用来展示富有表现力的情节和动作性很强的局部。

例如,在《妖怪,那是我的钱!》中有一句描写:他深深地看着我,眼里有潮湿的欲念纠缠,天地灰寂,大雨黏连,只有他眼中有光存在。

以上就是镜头描写法,大家平时可以从电影、电视剧中截取唯美的画面镜头进行练习。


(四)“意象”词语堆叠法

‘意象’一词是指在主观意识中,被选择而有秩序的组织起来的客观现象。意象常在古诗词中被提及,但白话文中的词语也都是自带‘氛围感’和‘画面感’的。
画面感不仅要展示画面,还要为剧情和文章的氛围、情绪服务。即使描写相同场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含不同‘意象’的词语进行组合堆叠,氛围感和画面感就可以瞬间被碰撞出来。
“阳光”“微风”“少年”“暗恋”“情书”这些词语放在一起,立刻就能让人联想到一个青春年少唯美的暗恋故事。
“奢华”“觥筹交错”“衣香袂影”“红酒杯”“纸醉金迷”则碰撞出一场奢华梦幻的晚宴。
“鲜血”“阴冷”“尸体”“腐臭”“秘密”则是一个让人恐惧的秘密谋杀。

比如在《第三重夜》中,为了渲染恐怖气氛,在描写学校墙体上的字时,用“血红”而不是“鲜红”。


三、增加文字的画面感需要注意

(一)不要过度使用形容词

有些作者写作有一个经典的误区,就是大量使用形容词堆砌辞藻,想用这种方式展现画面感。
但在写作中,词量的使用是要看当时剧情需求的,在慢慢悠悠的情节,或者以‘一眼万年’瞬间,使用大量的描写去描写事物没有问题,如果是简短迅速闪过的剧情,就要用简练的语言,精准的用词,来凸显画面感。

(二)最好的画面感来源于精心构思

其实以上说了那么多关于画面感的技巧,都不是最管用的,最好的画面感源于作者对笔下世界的精心构思。如果能够在开始写作前,做好人物、背景、环境方方面面的构思,画面感在写作中自然会倾斜而出。


感谢作者@阿库呐么塔塔为我们倾情撰写了此篇教程。


作者简介:作者代表作:
阿库呐么塔塔,橙光王牌作者,于2020年1月发布首作,同年成为了橙光签约作者,2021年曾首次获全站编辑推荐。

代表作:《妖怪,那是我的钱!》、《第三重夜》、《一品名媛》、《好可爱小姐》等

成就与荣誉:
作品《好可爱小姐》曾获得“自橙—大家来整活”比赛三等奖。

特点与风格:
主打擅长脑洞剧情向作品,风格比较倾向于搞笑沙雕类居多,甜虐相当,游戏画风多为唯美制作,在制作上比较爱花小心思~

自我介绍:
亲和力强,爱交流,不拘小节,喜欢简单且神经大条的妹纸一个!

其他:
喜欢勇于尝试很多不同类型的主题来创造自己的作品,偏爱玛丽苏,狗血以及悬疑大逃杀类,口味相对比较重!


往期教程推荐:

在一部好的作品里,除了出色的主角外,也离不开配角的加持。好的配角可以丰富故事的内容,为作品锦上添花,可谓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一些作者在写配角的过程中,没有把控住一个度,以至于让配角抢了主角的风头,让读者觉得整个作品主次不分,难以坚持。那么,该如何让配角更“适度”呢?本期将带领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阅读量